品质至上,客户至上,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目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华日报】第二届亚太植物表型会议在宁举行 未来农业育种有了新武器
发表时间: 点击:1792
来源:南农新闻-NJAU NEWS
分享:
未来,我们在田里可能再也看不到扛着锄头的农民了。3月25日,“第二届亚太植物表型会议”在南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植物表型研究不仅是农业育种的“新武器”,未来还将彻底改变人工种田的现状。目前相关的产品已经在研制当中,有效农业的时代就要来临。
什么是植物表型研究?简单说,是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研究生物或细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有表型,这是一个融合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大数据计算等多学科知识的前沿研究领域。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说,随着多数代表性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束,科研人员越来越认识到植物表型研究的重要性,同样的作物、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出来可能就不一样。
植物表型的数据海量,目前传统人工测量方式工作繁琐,效率很低,这必须依靠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来完成。依靠自动化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一套植物表型平台系统,目前每天可测量上万株植物。南农大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东教授说,过去我们看庄稼用肉眼,以后田地里可能遍地是机器人。一个苹果园里有多少朵苹果花?一块水稻田里哪些作物有哪种虫害?平台可以实时识别、监测、有效处理,点对点的解决庄稼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在生产一些在农民经济承受范围内的智能系统。”
植物表型系统还可用于快速监测好的品种。丁艳锋说,目前我国粮食品种的改良已经到了瓶颈期。历较为水稻产量的两次跨越,都和水稻的两个表型变化有关。“先进个是‘高个子’变‘矮个子’,第二个是不育表型变成杂交稻,下一步的方向,一定是加强农作物种质表型,挖掘和利用种质资源。”
在未来的国家竞争中,种质资源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争夺将较趋激烈。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先后建立作物表型组学研究机构,目前在这一领域,我国与先进国家几乎同步。但我国在这一领域还缺乏大型基础设施。
“如今不少国家植物表型系统的大型设备和相关技术,对我们仍然是封锁的。”姜东介绍,南京农业大学已经建立了国内高校先进跨学科的作物表型组学交叉研究中心,由该校牵头组建的“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和“教育部首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项目,也是南京市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之一。
接下来,该校还将建设四个子设施,涉及田间和室内高通量作物有效表型鉴定,作物生长环境有效模拟控制,用于整合多级别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表型组学等)的大数据中心等。
当天,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15个国家100余家研发机构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专家认为,植物表型研究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突破方向,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委、南京市政府、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科技厅等部门领导出席会议。